锅筒安装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锅筒标高52锅筒与基础中心线53锅筒水平度24上、下锅筒间距离-205上、下锅筒间中心线22.2.2上锅筒就位时以经纬仪配合找正上锅筒的横向中心线,其纵向中心线、水平度、中心标高通过4个调整螺栓加以调整,如。
调整支座示意试胀试胀除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机械性能外,还应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找出胀管器每紧固一圈,管外径的增大值;(2)找出终胀后锅筒内、外管子的伸长量;(3)对最小胀管率和允许过胀的最大胀管率进行单管水压试验。
校管对流管两个胀接端的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工装前应在平台上按1B1的比例画出大样,逐根进行冷态调校,防止工装困难或胀接时偏胀,调校方法。对流管固定对保证炉管间距和管列的平整度,在调整好炉管在下锅筒内的伸出长度后,至少应使用两道固定杆固定炉管,每根炉管和固定杆应单独捆扎,固定杆。
管列固定杆胀接顺序对流管束胀接顺序:先进行基准管胀接施工,再进行纵向管列的胀接施工,最后进行侧墙的胀接施工。胀接作业方向按反对称法施工,防止累积胀接力使锅筒发生偏移,胀接方向。管列胀接顺序上、下锅筒的胀接顺序:先初胀、终胀下锅筒,再初胀上锅筒,切割上锅筒内管端多余长度后,最后终胀上锅筒。终胀上锅筒时,炉管在两锅筒间有22.5mm的延伸量被约束,在这种状态下,侧水冷壁上、下集箱通过连接板分别与上、下锅筒护板相焊,而正常运行时,侧水冷壁向上的膨胀量比对流管束多2.5mm,终胀上锅时对流管束被约束的延伸量正好弥补正常运行时侧水冷壁比对流管束多的膨胀量,使锅炉整体同步向上膨胀。
胀接中的常见问题管孔沟槽内的油脂等杂物,使用常用工具很难清理干净,使用自制的清理管孔专用工具,不仅保证了清理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清理管孔专用工具测量终胀外径时,沿锅筒轴向侧量值比沿锅筒周向测量值小0.05mm左右,有的甚至达到0.2mm,为了保证最小胀管率,终胀外径值应以锅筒轴向测量值为准。
终胀后,仔细观察锅筒外壁管子被挤出乌黑发亮的长度,来大致判别其胀管率的大小,下锅筒一般在1.52mm之间,上锅筒一般在22.5mm之间,此值如果过大,则胀管率偏大;如果过小,则胀管率偏小;如果为0,则又分三种情况:(1)初胀时未完全取消管孔与管壁之间的间隙;(2)终胀时,胀管器进入管孔内后被损坏;(3)管内加工面长度太短,形成了/凸台0.
锅筒管孔的椭圆度允许偏差为0.3mm,当个别管孔实际偏差大于此值时,现场很难修复,如果不修复,则应保证小径方向的最大胀管率不超过允许过胀值;大径方向最小胀管率不低于最小胀管率。风动马达驱动割管器切割管端多余长度时,仅仅依靠人工手扶风动马达,很难得到满意的端面切割质量和速度,制作一简易门形架,通过胀管器与锅筒相连,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割管操作示意工地安装件应逐一检查隔烟墙密封条与炉管之间的焊缝,防止焊接时因电流过大击穿炉管;待水压试验发现时,因位置狭窄,很难修复。在焊接侧水冷壁密封板时,应将一级过热器盘管的4个定位块焊在侧水冷壁上,如果遗漏则无法增补。
工装胀接冷壁管屏将胀接管端面加工成光滑过渡的圆弧面,用顶丝将两排管撑开,待管端全部进入管孔后再逐步松开顶丝。如果使用制造厂提供的聚四氟乙烯导向头则应谨慎,聚四氟乙烯与管孔的摩擦阻力较大,穿管比较费劲,而且聚四氧乙烯易被卡在管孔的沟槽内,无法取出,影响胀接质量。